
自己决定作文【推荐】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,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,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。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决定作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自己决定作文1“妈,我不想弹古筝了!”在又一次索然无味的练习后,我告诉妈妈自己的决定。一旁看书的妈妈似乎不经意地说:“你自己看着办吧,这可是当初你自己嚷着要学的,现在要不要继续,你自己决定。”
听见不同于平时“祈使句”式的答复,我愣住了:“妈你怎么不明确要求我继续学下去?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。”妈妈看了我一眼,“以后呀,你会长大,你会面临很多的选择,就从要不要练古筝开始吧。如果你的内心已经没有了期待,我们逼你也没有用。”一说完,她就合上手中的书上楼回房间了。
琴房里只剩下坐在古筝面前的我……
“到底要不要继续学下去?”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。一侧目,瞥见书桌上摞放着的书本和未完成的作业,我心乱如麻。到底该如何决定呢?好想能像以前一样,摆一本乐谱,弹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,洋洋洒洒地倾泻一腔柔情。突然间,指尖一不小心划到了古筝上的一根弦,那弦微微颤动着,发出清脆的声音,仿佛在跟我诉说些什么。这一切让我不禁想到了九年前初见它的情景。
那天妈妈牵着我路过一家琴房,我一下子就被那里边传出的美妙旋律深深地吸引。只见弹奏者优雅而从容地端坐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上。一双纤细的手迅疾地从那神奇的弦上掠过,婉转而悠扬的乐声,就像山泉淙淙地流过峡谷。立刻,天地间的一切颜色都黯淡了下去,听不到妈妈在一旁的催促,只剩下我与那清音相融。我突然幻想着有朝一日,自己也能够像那位古筝前俯身倾肩的小姐姐一样,指间流淌出欢畅动听的曲子。
带着这种愿望,我允诺妈妈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。为了能够传播古筝的美,分享音乐的情,让自己和更多的人爱上它,我从一年级学到初中,风雨无阻,从不间断。为什么如今因为繁重的作业和练习的单调就停止了呢?学习再累,属于自己的那份向往和受用一生的特长也不该就此放下吧?况且它带给了我多少欢乐与美感啊!如果任何事情都停留在父母要求的层面,这不能算是真正的长大吧!
渐渐地,眼前那位和古筝融为一体的演奏者的样子再次清晰起来,耳畔古筝渐渐鸣响,声音滚滚而来。内心的笃定最终挣脱了犹豫的枷锁,真正的选择浮现在我心中——
“妈!古筝我还要继续学下去!”我快步上楼,边跑边喊。
“自己决定,我听从你内心的声音。”妈妈慢慢放下书,嘴角微微上扬,朝我点了点头。
自己决定作文2小时候,我们总是喜欢让父母替我们做决定,觉得一切是那样的理所应当。长大后,我们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是非观,开始努力地尝试着为自己做正确的决定。
记得最清晰的便是父母亲的争辩。“你看看她的成绩,丰中都未必考上,书法就别让学了。”每一次听到的都是母亲的埋怨。而父亲一向是较宽松的,他不喜欢我每天都捆绑在书本上,就连学书法也是他当初的意愿。父亲总是说:“孩子喜欢就让她学吧,就当消遣。”初一升初二的时候,这样的对话时常充斥着我的生活。
我一直是众人眼中的乖乖女,刚进初中时成绩居上,爱好广泛。而书法也是我的最爱,我喜欢在挥毫泼墨中享受草书的飘逸,行书的行云流水;我喜欢抱着书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录一段音,赏一段视频,看一幅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。七年的光华里,我常常一个人在一点一画间享受自我的放飞,感受思绪在顷刻间烟消云散的灵动。从最初的握笔到最终能够写出让自己满意的第一个字,我享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,更多的是越来越洒脱的自信与大气。这一切都源于书法的影响。
我对书法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读书的兴趣,以致初二的时候成绩已经悄悄地向我亮起了红灯。虽然不至于到叫家长的地步,但一心盼望我顺顺利利进入丰中的母亲有了危机。她的唠叨越来越密集,像春三月空中飞舞的柳絮。我能理解她焦急的心情,父亲虽没做任何表示,我还是能感受到他出入我书房的次数也变得频繁起来。更多的时候,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们那种望子成龙,却又不想施加压力的眼神。
坐在书桌前,我不知道该如何权衡。摩挲着自己前不久刚刚拿到的奖,竟一时出了神。那是我花了几个小时才完成的作品,从选材到布局,从创作到完稿,一笔一画里全倾注了我对书法的热爱。每次我的书法获得肯定时,我的兴奋与满足,总是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,我甚至会一个人在书房里痴痴地笑上好一会儿。
我知道,书法给我带来了自信,它于我而言就是最亲密的朋友,陪我度过了无数个起起落落的朝夕。但我又十分清楚,我不能够让父母失望。我放不下朝夕相处的书法,却也不想因对它过于偏爱而影响自己的前途。
想到这里,我将它轻轻地卷起来,将所有作品都收进储藏室。关上门的那一刻,我轻声呢喃,“暂别了,我亲爱的朋友!”这一声道别里有诸多的不舍,但这就是我的决定,暂别书法,向中考冲刺!
人生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选择等着我们决定,有时遵循内心还远远不够,须得让理性参与进来,也许这就是成长吧!
自己决定作文3“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春天总算来了,年过古稀的爷爷带着我与邻家小弟在公园里散步。
公园的草坪上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,有的浓,有的稀,树枝上的嫩芽儿也稠密起来,一切如此的生机勃发,令人心旷神怡。
我们站在小河上的拱桥上,爷爷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位叔叔在叉鱼。只见这位叔叔左手撑腰,右手拿叉,眉头紧锁,两眼微闭,双腿略弯,瞄准水面,大吼一声,用力一叉,轻轻一提,一条小鱼便在叉尖上摆起了尾巴,一会就不动了。这模样,与其说是像少年时的闰土,还不如说像《海底两万里》里的内德·兰德。爷爷不禁喊了一声“好!”,而在一旁的邻家小弟却丝毫不感兴趣,努了努嘴说:“还不如去看电影呢!”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时前发生的一场争执。
小弟今天放假,在我家里玩。下午,小弟提出想去看电影,爷爷却不以为然地说:“电影有什么好看的,我看到那玩意儿就要睡觉,还不如去公园散步呢!况且春天来了,公园里的景色肯定格外迷人”于是,近年来越发孩子气的爷爷和小弟之间发生了分歧。以前碰上这样的事我总是去问爸爸妈妈,而现在,爷爷和小弟却都把眼光投向我,要我做出决定。一霎时,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,就像领袖人物在关键时刻要做出决断一样。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,找不出,分成两路,各得其所,终不愿意。最终我决定采纳爷爷的意见,一起去公园,并答应小弟,到时可以陪他去乐园里玩。
这不,刚下了桥,小弟就嚷着去乐园,要从小径走,小径弯弯曲曲有意思。爷爷却说走大路,大路平坦一点,况且离乐园很近。怎么办,我又要做出一次决定,走大路还是走小径?感到十分为难,感觉自己就像莫怀戚《散步》中的“我”一样,我决定效仿他。于是我对弟弟说:“走大路。”小弟的脸沉了下去,眼眶中闪着 ……此处隐藏7409个字……我(有时还借他们的来抄),在生活上遇到难题我也会去找生活老师,我谁都想到了,就是没有想到要靠自己,所以我的成绩一向不是很好,在班上只能在中间位置…….在这次期末考,我考的好差,我才渐渐发现自己的最大缺点:什么都靠别人!
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,我还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,每当妈妈叫我干家务时,我总是说要写作业,什么都要父母干.现在回想起来,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,爸爸妈妈又要工作,又要养我,又要给钱让我上学,真的好不容易,我却不体谅他们,不但不帮助他们,学习还很差.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,见他们这么辛苦,其实我也不是不想帮他们,而是有时我总觉得父母是大人,就要多做一点,我们还小,就不用做这么多;有时父母叫我干家务的时候,我就想:我们班的同学一点家务也不用干,为什么我要干这么多呀,总觉得父母是在虐待我.现在我才明白,原来父母是希望我以后能自立,才叫我做这么多的,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!!(所以我要靠自己才行.)
现在上初二了,作业上有很多都不会,我每天都有许多不懂的,每天都会去找老师给我讲解.有一天,一个同学见到我又要去问老师,就跑过来说:你整天去老师那里,你自己不会做呀,整天麻烦老师,你自己上课要认真一点呀,整天去老师那里,如果是我,我才不去.说完,就高兴地走去了老师的办公室.我觉得很不服气,不过也算了,听了他讲,我也觉得他讲的有“理”.所以我不会的作业就借同学的来看(抄).现在成绩考差了,才明白,我的同学的那句话,原来是想我不去老师那里,想让我借同学的来抄,想让我学习差,怎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?真是笨,为什么就要上别人的当呢?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?就算我不去问老师,为什么我不自己想,而要抄同学的呢?
朋友们,你们可不能像我一样,你们要多体谅你的父母,多帮助一下他们,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.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做,自己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,做不到的才找别人帮忙,不要什么事都靠别人哦!!
自己决定作文14人生不同时期的道路,需要我们去自己决定,那到底该如何决定呢?且看
孩儿立志出乡关
父亲希望他白天干农活,晚上练习打算盘、记好账,老老实实像自己一样种田,再干点贩米的营生度过一生。
17岁以前,他还只窝在一个叫韶山冲的山沟沟里,最远只去过12公里外的银田寺。因为封建、愚昧、无知,所以在母亲生病时,他只能选择去寺庙求香灰为母亲治病。
一步一叩首,额头上的斑斑血迹让病中的母亲热泪盈眶,回到家,见到了表哥,上过新式学堂的表哥用几粒西洋药丸就轻松治好了母亲的病。
于是,表哥一挥手,香灰撒落在空中。
从表哥的口中,他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,他以前所知道的只是世界中落后的冰山一角,因此,他决定去新式学堂东山书院读书。
尽管保守的父亲毛顺生,坚决反对他的决定,但回应他的只有清晨空落落的房间和一首小诗:
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。
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
他叫毛泽东,那年17岁。他决定走出韶山冲,走上读书开眼界之路,在长沙求学的他为了自己于国于民能起到最大作用,曾先后报考过商业学校、警察学校、法政学校,并参过军,再后来他领导革命,成为了新中国的领袖。
弃医从文救灵魂
他看着父亲在庸医的折磨下离世,看着国人一边吸着鸦片,任由自己的身体一天天衰退,帝国主义列强得以更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。
他想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没有健壮的体魄,何谈强国呢?
1902年,在南京陆军矿路学堂就读的他以第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,被官方选派赴日留学。
在仙台学医的他曾经“梦很美满,预备卒业回来,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”
可在日本的他却发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下等动物,在日本,中国人只能受尽歧视。
一个偶然的课间,他看到日俄战争的幻灯片,一群中国人围观一个中国人被处死,这些同胞不但没有同情,反而却在那里嬉笑、鼓掌,这事深深地震动了他。
凡愚弱的国民,即使体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壮,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。
他意识到:只有医治精神的麻木,改变人们的思想,才能拯救这样的中国!
于是,放下医书,拿起如椽之笔,战斗一生。
他叫鲁迅,后来成为我们的民族魂。
从伟大领袖毛主席到民族魂鲁迅,他们在青少年时期都站在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,不考虑个人利益,而从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方向,历史证明他们的决定是不朽的决定!
自己决定作文15醒醒吧,你再犹豫,遗憾该追上你。
——题记
半掩着的帷帘挡不住窗外的皎洁月光,苏苏的思想在黑夜中苦苦挣扎。高考志愿填报,在这段时间里,成为折磨她的武器。不仅是因为心中的犹豫,还受限于父母,左右两难全。
苏苏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。她善良、平和、大方、懂事,一切褒义词放在她身上都不为过,似乎从小便是“别人家听话的孩子”,令人羡慕。殊不知,优秀的外表掩藏着真实的卑微,掩藏着捆在苏苏身上的牵引线她似乎没有主见。
从小到大,每一步路都是父母为她铺设成的,苏苏只需谨慎努力地做好。要立一个什么样的人设,将来要成为什么,苏苏的父母犹如明星们的经纪公司,煞费苦心,将女儿包装成完美的“艺人”。
渐渐的,苏苏真如提线木偶一般无趣地生活着,就连吃饭的问题,苏苏的口头禅,竟然也是随便。
夜色中,一抹凄厉的黑。苏苏愈来愈加清醒,她想像蝴蝶那样破茧而出,挣开重重的疲惫与束缚,迎来新生。
苏苏忆起高一分科时。那时的天,也如现在一样,暗潮辗转,墨色翻涌。她站在高中校园里,久久徘徊,望着进进出出的人流,内心苍茫。她想选文科。可是父母要求报全理科,理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。
最终,苏苏还是如之前的很多次一样,听从父母。她不是没有想过反抗,只是这么多年来,父母大肆举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,早就挫钝了那颗渴望自主的心。
苏苏至今面对数理化,心中仍未释然。虽然她每天信心满满告诉自己要加油,却学得越来越没劲,成绩直线下滑。以前如鱼得水之态,荡然无存。
她好后悔。
她怕自己清醒地堕落下去。
父母推门,进来了。灯被瞬间打开,苏苏的眼中闪过幻影,重叠了太多的回忆,清晰在脑海里。
父母那不容拒绝的声音扬起,不知怎的,那声音像被机器砍断一样,参差不齐,格外令人讨厌。
霎时,好像有人从身后猛推了苏苏一把,灵魂深处的声音颠抖着,用着冷冰冰却最坚定的语气说着:“当傀儡好玩吗?勇敢迈出去吧!”
苏苏仿佛看见,自己的灵魂正跟外界的压力与枷铁扭打着,虽负伤累累,血迹斑斑,却咬牙坚持,奋死抵抗。
午夜的钟声敲响,沉寂了许久的苏苏宣布了最后的判决,像法律那般严肃不可侵犯:“爸、妈,我自己决定。”半晌,父母在不可思议中,默许了。
她赢了。
一年级课本中,那句“我的事情我做主”,苏苏终于做到了。
蝴蝶终于迎来新生,赢得自我。